发布日期:2025-05-22 10:14 点击次数:133
一、事件追踪:从 “朱雀玄武” 到 48 字玄幻名,改名之路越走越 “野”
(一)改名成瘾:00 后小伙的三次改名进化史
在这个追求个性的时代,23 岁的湖南小伙朱云飞,做出了一系列令人瞠目结舌的改名操作,短短一年时间,他的名字如游戏升级般不断 “进化” 。起初,朱云飞觉得自己的原名太过普通,淹没在茫茫人海中毫无辨识度,重名率还高。于是在 2024 年 5 月,他毅然将名字改成了 “朱雀玄武”。这个名字取自他心爱的游戏角色,对他来说,这四个字充满了神秘色彩,既酷炫又独特,仿佛带着游戏世界里纵横驰骋的洒脱与不羁。
可到了 2025 年 1 月,“朱雀玄武” 又被指相冲,朱云飞再次做出惊人之举,在名字后追加 “敕令” 二字,华丽变身为 “朱雀玄武敕令”。本以为新名字能霸气外露,让自己在人群中脱颖而出,可没想到,求职路上屡屡碰壁,面试官看到他的名字,不是一脸疑惑,就是憋笑憋得辛苦,这名字实在拗口又难记,无形之中给他的职场之路添了不少阻碍。
或许是越挫越勇,又或许是对个性的极致追求,2025 年 4 月 27 日,朱云飞再次脑洞大开,申请将名字改成 “周天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金阙云宫九穹御历万道无为大通明殿昊天金阙至尊玉皇赦罪大天尊玄穹高上帝”,足足 48 个字,这名字一放出来,直接冲击 “史上最长姓名” 记录,堪称玄幻小说里走出来的神级名号。
(二)户籍部门硬核回应:48 字?系统装不下!
面对朱云飞这 “魔幻” 的改名申请,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公安局迅速给出了明确回应。从政策角度出发,名字可不是想怎么取就怎么取,得符合公序良俗。虽说现在大家取名越来越追求个性,但也不能太放飞自我,一般建议姓名控制在 4 - 5 字,这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既能保证一定的独特性,又不会给日常生活和社会事务办理添乱。像朱云飞申请的这个 48 字超长名字,一旦通过,各种证件办理、信息录入都得乱套,想想看,办个身份证,名字那一栏都写不下,岂不是尴尬又麻烦?
广告无声谎言都市/犯罪/家庭42集去观看更换模板请在微信客户端打开
从技术层面来讲,就更行不通了。咱们日常用的户口本,打印空间有限,根本塞不下这么多字;身份信息系统也无法兼容超长字段,这就好比让小马拉大车,系统不崩溃才怪。警方还透露,朱云飞 4 月 16 日申请的 “周天紫薇大帝” 就已经被驳回了,这次的 48 字申请,通过的可能性基本为零。最后还贴心提醒广大市民,改名可以,但得兼顾个性与实用性,别让名字成为生活的绊脚石 。
二、舆论风暴:当个性表达撞上规则红线,网友吵翻了
(一)支持派:名字是自我的延伸,年轻人有权 “玩梗”
朱云飞这一连串改名操作,在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网友们分成两派,吵得不可开交 。支持他的网友,大多是追求个性、崇尚自由的年轻人,在他们看来,名字就是自我的延伸,是彰显个性的绝佳方式。如今,重名现象太普遍了,走在大街上,喊一声 “张伟”,说不定能有好几个人回头,想要在茫茫人海中脱颖而出,拥有一个独特的名字至关重要。就像游戏玩家热衷于给自己取酷炫的游戏 ID 一样,朱云飞把游戏里喜欢的元素融入真名,是他对兴趣爱好的极致热爱,也是对传统姓名观念的大胆挑战,没什么不妥。
有网友在评论区留言:“谁不想拥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名字呢?现在的社会就该包容多元的个性,他不过是在勇敢做自己罢了,又没伤害别人,为啥要反对?” 还有法律专业的网友搬出《民法典》第 1012 条,强调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自己的姓名,只要不违背公序良俗,这种改名自由就应该得到充分尊重,朱云飞的玄幻名字,只是个人喜好,远没到违背公序良俗的地步。
(二)反对派:改名不是 “过家家”,社会秩序需要边界感
反对的声音也很强烈,他们更看重规则和社会秩序。在这些网友眼中,改名可不是一件小事,不能像小孩子过家家一样随意为之。频繁改名,会给社会管理带来诸多麻烦,比如户籍管理、身份信息系统等,都得跟着变动,增加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而且,名字是人与人交往的重要标识,过于独特、复杂的名字,会给日常生活带来困扰,像朱云飞申请的 48 字名字,别人连念都念不顺,怎么正常交流?
一位基层民警在社交媒体分享了自己的工作经历:“之前有个居民改了个特别生僻的名字,结果去银行办业务,银行系统无法识别;办理社保时,也遇到了各种问题,最后没办法,只能又改回简单好记的名字 。” 教育界的专家也发声了,他们提醒年轻人,虽然追求个性无可厚非,但在职场中,过于个性化的名字可能会成为一种隐形障碍。面试官往往更倾向于录用名字稳重、好记的求职者,因为名字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第一印象,一个怪异的名字,可能会让人觉得求职者不够成熟、缺乏稳重感,不利于职业发展,年轻人还是要理性对待改名这件事,多考虑长远影响。
三、深层解码:姓名权的边界在哪里?从个案看社会规则的弹性空间
(一)法律框架下的姓名自由:有权利,更有义务
在现代法治社会,公民的姓名权受到法律的明确保障。《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二条规定,自然人享有姓名权,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户口登记条例》也赋予了公民变更姓名的权利,不过这权利并非毫无边界。
从法律细则来看,姓名变更需满足三大核心条件:首先,不能违反公序良俗,这是社会道德和公共秩序在法律层面的体现。公序良俗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涵盖了社会普遍认可的道德观念、风俗习惯等,像一些带有侮辱性、低俗意味的名字,显然与公序良俗相悖。其次,不得使用禁止性文字,虽然目前我国对于禁止性文字没有完全详尽的列举,但从过往案例和立法精神推断,一些可能引发歧义、误导公众,或者损害国家、民族尊严的文字大概率在禁止之列。最后,不能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这一点在朱云飞改名事件中尤为关键。他申请的 48 字超长名字,看似只是个人行为,实则给户籍管理等公共服务带来了巨大挑战,影响了社会管理秩序,损害了公共利益,这正是警方驳回申请的重要法律依据。
(二)代际观念碰撞:从 “求稳” 到 “求异” 的命名文化变迁
不同年代,名字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这背后反映的是代际观念的巨大差异 。老一辈人取名,多遵循实用主义,像 “建国”“秀英” 这样的名字,简单好记,承载着那个时代人们对国家建设的热忱、对美好生活的质朴向往。在他们眼中,名字是一种稳定的身份标识,关乎家族传承,不宜过于标新立异,所以更倾向于选择寓意吉祥、传统的字词,以保证孩子能安稳度过一生。
而新一代年轻人,成长在信息爆炸、文化多元的时代,他们对名字有着独特的理解和追求。动漫、游戏、传统文化成为他们取名的灵感宝库,“北雁”“清扬” 等名字,充满诗意,展现出年轻人对美好意境的向往;“宇智波”“叶良辰” 这类二次元化姓名,则是他们对小众文化热爱的直白表达,希望通过名字彰显自己的独特个性,在社交圈、网络世界中拥有独一无二的标识。这种转变,是年轻群体对传统命名文化的大胆革新,他们不再满足于千篇一律的名字,而是将名字视为自我表达的 “名片”,重新定义了 “名字即标签” 的内涵 。但这也引发了一系列思考:在追求个性的道路上,如何传承和创新命名文化?是一味追求独特而摒弃传统,还是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让名字既承载个人风格,又蕴含文化底蕴,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纽带,这是当代年轻人和社会需要共同探索的课题。
(三)公共服务的适应性挑战:当极端个例倒逼规则细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个性化命名的趋势愈发明显,这对公共服务体系提出了严峻考验,户籍系统首当其冲 。目前,我国虽然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规定姓名长度限制,但在实际操作中,信息系统的字段长度限制成为一道无形的 “紧箍咒”。多数户籍、身份信息管理系统支持的姓名长度在 15 字以内,这是基于技术架构、数据存储、信息处理效率等多方面因素考量的结果。一旦出现像朱云飞申请的 48 字超长名字,系统根本无法正常录入、存储和调用相关信息,导致数据混乱、管理失控。
不仅如此,超长姓名还会给一系列证件办理带来麻烦。护照、驾照等证件,打印区域有限,难以完整呈现超长名字,这就可能导致证件信息与实际姓名不符,给持证人出行、办事造成阻碍,甚至引发身份识别危机。朱云飞的事件,就像一个导火索,让姓名规范问题再次成为公众焦点,也促使相关部门重新审视现有的姓名管理规则。未来,或许会出台更细致、更具前瞻性的姓名规范指南,明确姓名长度限制、禁用字词范围等,在保障公民个性化命名权利的同时,确保公共服务高效、有序运行,让个性表达与社会管理和谐共生。
四、理性思辨:个性表达不应是 “脱缰野马”,规则守护才有真正自由
(一)从 “备选名” 看转机:当 “周武王” 遇见 “朱咸宁”
面对 48 字申请被拒,小伙抛出备选名 “周武王”,警方表示该名符合规范,可正常使用。这一案例凸显改名的 “灰度空间”:既非完全放任个性,也非一味扼杀创意,而是通过规则筛选,保留合理范围内的个性化选择。正如 “朱雀玄武敕令” 曾通过审核,说明警方并非拒绝所有独特名字,而是排除可能引发社会争议的极端案例。
(二)给年轻人的改名小贴士:三问法则避坑指南
实用性之问:新名字是否会导致日常生活不便(如系统识别、人际沟通)?
合规性之问:是否违背公序良俗?是否包含生僻字、敏感词?
长远性之问:五年后、十年后,是否还能接受这个名字?
五、互动话题:当 “取名自由” 遇见 “社会规则”,你站哪一边?
有人说,名字是伴随一生的符号,理应独一无二;也有人说,名字是社会交往的工具,需要约定俗成。对于 “朱雀玄武敕令” 的 48 字改名申请,你认为是勇敢的个性表达,还是无意义的博眼球行为?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毕竟,在 “想怎么改” 和 “能怎么改” 之间,藏着一个社会最真实的包容度与文明刻度。